理查德・布勞提根(Richard Brautigan)於一九六零年代創作《在美國釣鱒魚》,並在一九六七年正式出版。這是部極具代表性的非線性小說,全書由四十六篇短篇組成,故事的情節非常鬆散,有時更會莫名其妙出現食譜及其它文體。然而每一篇都提起書名—「在美國釣鱒魚」,把零碎的文章扣連在一起,卻成為經典文學巨著。
寓釣魚於寫作在香港生活,我們都可能會在旅行途中帶着電腦,以便應付急切的工作。其實這個習慣,並非現代人獨享。早在一九六零年代,布勞提根和第一任妻子及女兒到美國西北部的愛達荷州露營旅行時,也帶了一台打字機。愛達荷州是個湖泊密集的地區,一年四季都適合釣魚,這也是布勞提根一家在這趟旅行的主要消遣活動。在等待魚兒上釣,以及收起魚具的時間裏,布勞提根就會用打字機撰出一篇篇文章,內容包攬自己看到的湖光山色、野生動物等等。因為旅程中遇見的人不多,配以充滿神秘感的自然生態,引發了他許多想像,相信也是此書的主要靈感來源。
美國嬉皮士年代的「垮掉一代」
在這本書出版的一九六零年代,正值是美國嬉皮士(Hippies)年代。嬉皮士的核心思想為反抗主流社會以資本為本的價值觀,以追求自然解放為主。受此文化影響較為深遠的文學流派,便是「垮掉一代」。而《在美國釣鱒魚》的作者布勞提根,便是垮掉一代的代表詩人及作家。
「垮掉一代」的誕生,與當時美國的政治環境、社會狀況、經濟發展息息相關。越南戰爭令美國許多年輕人需要走上戰場,自認為實力相當的美國青年卻在戰場上才意識到,這場戰爭並非如他們所想像的勝券在握。殘酷的戰事令他們受到很大的衝擊,間接引起美國反戰的示威運動。
而經濟方面,美國社會在當時已深受資本主義發展影響。許多大型企業以利益為本,不惜對人力資源、自然環境進行剝削,帶來深遠的影響。
此外,六十年代也是美國環保運動萌芽的重要階段,其中一位宣揚保衛自然生命的功臣,是同為生物學家的作家瑞秋・卡森(Rachel Louise Carson)。她的名著《寂靜的春天》記錄了一項有關使用殺蟲水對自然之害的研究,發現地主們迎合資本主義,大量使用人造化學製品(如:殺蟲水)。這不僅破壞雀鳥生態鏈,更增加人類患癌的機率。這個發現,對當時以為化學製品能使生活便利而無一害的人民來說,可謂非常具震撼性,引起了更多人的反思。
以上種種情況,都是孕育出「垮掉一代」的重要因素。
而《在美國釣鱒魚》一書中,讀者也能輕易發現布勞提根書寫的內容,反映着社會走向資本主義的實際影響。例如:河道附近的一片荒廢之地,反映着城市化的社會之下被遺落的人和地;在美國釣不到鱒魚,因為水質污染早已非常嚴重……資本主義引起許多知識分子創作者反思生活模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,「垮掉一代」開始主張返璞歸真,甚至訴諸東方的智慧,例如推崇道教、效法寒山子隱居等等。
影響力既廣且深
《在美國釣鱒魚》的影響力之大,在其二百萬冊的銷量可見一斑。除此之外,讀者對這部巨著的熱愛和尊敬亦值得一提。有人以書名作為美國社團、公社的名稱;阿波羅十七號的太空人以書中角色名為月球隕石坑命名;更有父母為自己的兒女命名為「在美國釣鱒魚」,非常有趣。由此可見,此書當屬六十年代的文學傳奇。
收聽《《在美國釣鱒魚》上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