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SIMG
返回
用張國榮歌曲為題 以書寫壓抑來療癒壓抑 ——《有心人》【開卷樂】
2025-05-16
用張國榮歌曲為題 以書寫壓抑來療癒壓抑 ——《有心人》【開卷樂】

《有心人》是作家張婉雯的最新作品。這部小說集由二零一三年開始策劃,歷時十一年之久,終於在今年正式面世。書中收集了十三篇以張國榮歌曲名稱為題的短篇小說,寫出大眾對抑鬱的共鳴。

 

這顆心,長了十一年

《有心人》一寫便寫了十一年,這並不是張婉雯意料之中的事:「當時,我單純只想以張國榮的作品編撰一部小說集,寫了很久,然後發覺這段時間的變化很大。」這十年期間,她初次確診抑鬱症、需接受治療;同時又要兼顧作家和母親的角色,自己像和這座城市一起成長,經歷着大大小小的變化。

一部籌備了十一年的作品,當中少不免要不停修訂內容。其中〈大熱〉、〈無心睡眠〉和〈潔身自愛〉三篇,都是早已刊登的作品;而在此書中,張婉雯則大幅改動這幾篇的內容,透過增加文章的篇幅,令故事更立體,也因此對自己的寫作能力更有信心:「舉例來說,以前我寫三千字的故事就感到滿足,或者認為自己的能力僅限於此;但現在回顧舊作,我覺得自己可以寫得更多。」

 

魔幻和寫實:〈春夏秋冬〉、〈灰飛煙滅〉

有讀過張婉雯小說的讀者,相信也能感受到她以柔軟、正氣的文筆描寫世間百態的寫實風格;然而這次出版的《有心人》則收錄了有魔幻元素的作品,如〈春夏秋冬〉和〈灰飛煙滅〉。「無論你是甚麼派系的作家,都不是只有一個面向,區別在於你如何把它展現出來。」張婉雯說。〈春夏秋冬〉是她二零一九年的作品,改編自她第一本書《極點》的其中一個故事。改寫的契機,是因收地而衍生的貓狗安置問題。她一向關注動物權益,但文學創作並非將道理說一遍就完成,尤其對不喜歡在創作中說教的張婉雯而言,便選擇了用魔幻的寫法讓讀者自行感受箇中的訊息。至於〈灰飛煙滅〉,她憶述:「我在寫的時候,想起了卡繆的《鼠疫》。鼠疫出現,是可以毫無理由的。」經歷了疫情等事件,令她反思許多事的出現未必有因。這些荒謬是活生生的現實,無法改變,只能接受,而作品有趣的地方是,讀者可以根據自身經驗解讀。

 

反抗自我壓抑:〈潔身自愛〉

除了魔幻元素,《有心人》也記錄着張婉雯書寫「情慾」和「社會邊緣者」的一面,例如〈潔身自愛〉,這故事透過一頓尋常的飯局,講述一個教會傳道人以「自愛」為原則,努力抑壓着陰暗面,但後來卻因為一次醉酒事件而將陰暗面曝露,「這故事改編自真實事件,原本結局是不愉快的,但在故事中,我多少是在拯救主角,使他免於兇惡。」她藉此篇文字告訴我們:人類陰暗的一面,都是真實屬於自己的部分,也許有值得被看見的價值,我們也未必需要將之收藏得小心翼翼。

 

亂世中的真情:〈春光乍洩〉

〈春光乍洩〉無疑是張國榮的代表電影之一,張婉雯亦以此為作為《有心人》的壓軸篇章,故事講述一位鳳姐珍妮和她的一位男顧客大麻成,因疫情逼使而同居五天。兩人日久相處,漸漸產生情感拉扯,建立真實的、互相關懷的情感。讀者可能會察覺到,這與《傾城之戀》的故事有點相似。張婉雯坦言,故事的靈感正是源於此,這對男女的關係源於單純的互相利用,後來卻因此而彼此依賴。大麻成和珍妮的結局,並沒有與范柳原和白流蘇一樣修成正果,但這段短暫的經歷,都令彼此發掘到自己的可取之處,他們的人生亦因而有所成長。以光明的結局作為全書的結尾,也是《有心人》為讀者留下的一份溫柔。

收聽 有心人(II)